第227号命令

印有“一步也不许后退!”(Ни шагу назад!)标语的苏联邮票

第227号命令(俄語:Приказ № 227)是二战苏联于1942年7月28日下达的一道命令,因该命令中含有“一步也不许后退!”(Ни шагу назад!)而出名,它成了苏联的抵抗的一个象征[1]

该命令的出现与当时前线战略局势的急剧恶化有关:1942年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失败后,红军又遭受了沃罗涅日地区,顿河流域和顿巴斯地区的多次失败,损失惨重,被迫撤退至伏尔加河北高加索地区。德军占领了苏联人口最稠密,最发达的工业和农业地区。该命令指出:7000万苏联公民和大量战略资源仍留在被占领土上,苏联在人力储备和粮食储备方面远差于德国,进一步的撤退将导致苏联的战败[2]

内容

以下是命令全文: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令

关于加强红军纪律和秩序,禁止擅离撤离战斗阵地的措施

第227号令

1942年7月28日

敌人全然不顾损失,向前线增派越来越多的兵力,已经深入到了苏联境内,占领了新的地区,摧毁、掠夺我们的城市和村庄,他们强奸、谋杀、劫掠苏联人民。敌人还进攻了沃罗涅日、顿河地区、俄国南部地区、北高加索门户地区。德国侵略者正向斯大林格勒和伏尔加河推进,并不惜一切代价企图包围库班和北高加索,从而去掠夺那里的石油和粮食。敌军已经占领了沃洛切罗夫格勒、斯塔罗贝尔斯克、罗索什、库布扬斯克、瓦卢伊凯、诺沃切卡斯克、顿河河畔的罗斯托夫、沃洛涅日一半的地区。我军南部前线的一部分部队,在听信了制造恐慌的人的谣言后,没有认真地阻止敌人的进攻,已经放弃了罗斯托夫、诺沃切卡斯克。他们的撤退并未获得莫斯科的命令,因而羞辱了自己的军旗。

我们国家的人民曾经是热爱、尊敬红军的,但他们现在开始对红军感到失望,开始失去了对红军的信心。很多人诅咒红军向东逃跑,把我们的人民遗弃在德国的奴役下。

一些愚蠢的人争辩说,我们可以继续向东撤退,因为我们还有广大的领土、大量的土地、众多的人口,并且我们总是有充沛的粮食。这些人是在自我安慰。他们试图用这样的理由为自己不体面的行为和撤退开脱。但是,这些理由是彻头彻尾的欺骗,是虚假的,只能帮助我们的敌人。

所有指挥员、红军战士、政治委员必须理解到我们的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苏联国土不是荒原一片,上面生活着人民——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父母、妻子、兄弟、孩子。那些已经被法西斯占领的苏联领土,以及那些法西斯正计划着要去占领的苏联领土,能为我们的军队和人民提供粮食和其他资源,比如工业所需的石油、钢铁、为军队提供武器弹药的工厂、我们需要的铁路。在丧失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地区、顿涅茨克盆地等地区后,我们失去了大片领土,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失去了大量的人口、粮食、金属、工厂。我们已经失去相对纳粹而言的人力资源优势和物资供应优势。如果我们继续撤退,就意味着我们将摧毁自己,也将摧毁我们的祖国。我们放弃的每一片领土,都将增强法西斯的力量,削弱我们自己,削弱我们的防御能力,削弱我们的祖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根除所有说我们可以无休止撤退的言论,根除所有说我们仍然有巨大领土的言论,根除所有说我们国家十分富有的言论,根除所有说我们人口众多的言论,根除所有说我们有足够粮食的言论。这些言论是谎言,是危险的,因为它们削弱我们自己,使敌人强大。如果我们不停止撤退,我们将没有粮食,没有燃料,没有金属,没有原材料,没有工厂,没有铁路。

我们必须做出一个结论:是停止撤退的时候了。一步也不能撤!从现在起,这就是我们的口号。有必须顽强地保护每一个据点,保卫苏联的每一寸领土,直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我们必须抓住我们的每一块土地,尽最大努力加以守护。祖国正处于困难时期。我们必须阻止敌人、击退敌人、消灭敌人,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德国人并非像恐慌制造者们说的那样强大,他们已经达到自己的极限。如果我们能抵挡住敌军目前的打击,我们肯定能获得未来的胜利。

我们有可能抵挡住敌人并把他们扔回西方吗?我们当然可以。因为我们在乌拉尔山脉后面的工厂仍然在完好地工作着,这些工厂每天都在向我们的军队提供更多的坦克、飞机、大炮。那么,我们缺少什么?我们缺少纪律,缺少命令,我们的师、团、连、坦克部队、航空中队里都缺少纪律和命令。这是我们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如果我们要扭转局势保卫祖国,我们必须发布最严格的命令和建立强大的纪律。

我们不能再容忍那些放弃自己阵地的指挥官、政治委员。我们不能再容忍一种不正常的情况发生,有些指挥官、政治委员竟然允许几个明显是懦夫的人掌控战场局面。我们不能再容忍那些恐慌制造者使战士们失去自制力而陷入混乱的撤退中,从而给法西斯打开大门。恐慌制造者和懦夫必须就地灭绝。

从今以后,给所有军官、战士、政治军官一个铁一般的纪律:没有上级的命令,不得后撤半步。无论他是连长、营长、团长、师长、政委,只要是在无上级指挥官的命令情况下擅自撤退,他就是叛徒,他就要被当作祖国的叛徒而受到处理。

执行这个命令意味着我们能保卫我们的国家,拯救我们的祖国,消灭、压服那令人痛恨的敌人。

在红军的压力下,德军进行了冬季撤退,他们部队的士气和纪律曾一度松弛,德国人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将那些在战场上因表现怯懦而触犯军纪的士兵们组织成一百个戴罪立功连,并把这些连队投入到前线的危险地段,命令他们用血来立功赎罪。他们还将那些在战场上因表现怯懦而触犯军纪的军官组成十个惩戒营,取消了他们的勋章并把他们投入到前线更危险的地段,让他们用血来将功赎罪。最后他们还设立了特殊的冲锋部队,将这些分队放在表现不稳的部队后方,专门用来处决擅自撤退的逃兵和试图投降的士兵。据我们所知,我们发现这些措施证明是有效的,因为德军现在打得比上一个冬天要好。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是德军获得了良好的纪律。他们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他们没有较强的动机,他们不是在保卫自己的祖国。

他们只有一个使命——征服我们的土地。我们的部队,虽然有保卫祖国不受糟蹋的目标,却没有德国人那样的纪律,所以,我们的士兵遭受一次接着一次的失败。我们应不应该向我们的敌人学习?就像我们的祖先为了战胜敌人,向他们的敌人学习那样?我确信我们应该。

最高統帥部命令:

  • 一. 前线军事委员会、前线指挥官应该:
    • a)果断地根除部队中的撤退情绪,严禁诸如我们还能继续东撤和撤退无害等言论。这些措施的实施要使用铁腕。
    • b)凡是那些在没有得到方面军上级命令的情况下,允许部队擅自撤离阵地的指挥官,要坚决革职并送上级军法处置。
    • c)在每个方面军组织1至3个(视具体情况而定)惩戒营(每营800人),将那些因表现怯懦而触犯纪律的指挥官、高级指挥官和各级政治委员派驻这些惩戒营,并把他们投入到前线的较危险地段以给他们机会用血来洗刷对祖国犯下的罪行。
  • 二.集团军军事委员会、集团军指挥官应该:
    • a)对那些在没有集团军领导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允许部队撤离手中阵地的集团军指挥官和政治委员,要坚决革职并送交前线军事委员会军法处置。
    • b)在每个集团军的范围内,成立3到5个装备精良的督战队(每队最多200人),把分队投入到动摇的部队的后面,命令他们就地处决恐慌制造者和懦夫,以防部队出现恐慌性撤退,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部队里忠诚的战士为祖国尽忠。
    • c)在每个集团军的范围内,成立5至10个(视具体情况而定)戴罪立功连(每连150至200人),将那些因表现怯懦而触犯纪律的士兵和军士派到这些戴罪立功连,并把他们投入到各军的危险前线以给他们机会用血来洗刷对祖国犯下的罪行。
  • 三. 军、师的指挥官和政治委员应该:
    • a)对那些在没有军、师指挥官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允许其部队撤退的团、营指挥官和政治委员,要坚决革职并收缴他们的勋章,接管他们的指挥权,并且将他们送军事委员会军法处置。
    • b)全力帮助和支持护卫部队,从而整肃军纪。

此命令要在所有的连队、骑兵队、炮兵连队、空军中队、小组、参谋部范围内大声朗读。

国防人民委员 约瑟夫·斯大林

影响

苏联元帅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曾评价道:“在历史上的战争中,第227号命令绝对是最有力量的文档之一:其中蕴含的爱国与感性力量让我们度过了那段黑暗时光……每次读到这篇文档,我们(将军们)都下定决心一定要赢下这场大战[3]。”

自227号命令下达之后,指挥官若无上级命令绝不允许撤退,违反者将被送上军事法庭审判。

227号命令要求每个方面军必须建立一至三个(每个军最多不过800人)由违反军令的中高级军官组成的惩戒营(俄語:штрафной батальон,也被称为俄語:штрафбат)。惩戒营被送至东线战场最为危险的地带进行战斗[4]。前线部队还必须配备由受罚的士官和士兵组成的惩戒连。截至1943年1月1日,至少有24993人在惩戒营中作战;到了1943年这个数字上升到顶峰177694人,并在之后两年慢慢下滑至143457人和81766人。英国史学家认为在二战中至少有994300人因227号命令被军事法庭判刑,其中至少有422700人被判参加惩戒营,另有436600人被判处禁闭,这还不包括战争中的近20万逃兵[5]

该命令还指示每个军队必须在后方建立“督战队”(俄语:заградительный отряд,罗马化:zagraditelny otryad,缩写为заградотряд,zagradotryad),射杀“制造恐慌者和懦夫”[1]。命令的序言中引用了德军在冬季撤退中成功使用过的这两项措施。

[6]

在头三个月里,督战队射杀了1000名惩戒部队,并将24000人送到惩戒营。

根据1942年10月NKVD的一份内部名单,从1942年8月1日到1942年10月15日,有15649名逃离了斯大林格勒前线士兵被督战队接走。其中244名士兵被监禁,278名被枪决,218名被送入惩戒连,42名被送入惩戒营,14833名被送回部队。到1942年10月,常规督战队的想法被悄然放弃。

本意是为了激发受压迫的红军的士气,强调爱国主义,但它总体上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且没有被指挥官们持续实施,他们认为转移部队建立阻击分队是浪费人力。

1944年10月29日,督战队因前线战况的变化被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斯大林)发布的349号命令正式撤销[6][7][8]

很多史学家和媒体认为正是227号命令挽救了苏联,并最终逆转了东线的局势[9][10][11][11][12]

另见

参考文献

  1. ^ 1.0 1.1 Roberts, Geoffrey. Wars: 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 1939–1953.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32 [2020-07-09]. ISBN 0-300-11204-1. OCLC 71164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2). 
  2. ^ В. М. Грицюк, О. Є. Лисенко. Наказ народного комісара оборони Союзу РСР № 227 від 28 липня 1942
  3. ^ Vasilevsky, Aleksandr Mikhaylovich. Дело всей жизни [A Lifelong Cause]. Moscow: Politizdat. 1973. OCLC 236175083 (俄语). 
  4. ^ Toppe, Alfred. Night Combat.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8: 28. ISBN 978-0-7881-7080-5. 
  5. ^ Krivosheev, Grigori F. 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London: Greenhill Books. 1997: 91–92. ISBN 1-85367-280-7. OCLC 1023102965. 
  6. ^ 6.0 6.1 Merridale, Catherine. Ivan's War: Life and Death in the Red Army, 1939-1945. New York : Metropolitan Books. 2006: 158. ISBN 0-8050-7455-4. OCLC 60671899. 
  7. ^ Starikov, Nikolai. Ложь и правда о заградотрядах [Lies and the truth about the detachments]. 2012-05-19 [2018-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俄语). 
  8. ^ ПРИКАЗ О РАСФОРМИРОВАНИИ ОТДЕЛЬНЫХ ЗАГРАДИТЕЛЬНЫХ ОТРЯДОВ № 0349 29 октября 1944 [Order for the Reforming of the Separate Blocking Detachments: No. 349, 29 October 1944]. Combat operations of the Red Army in the Great Patriotic War. [2020-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0) (俄语). 
  9. ^ 马夫. 马夫 , 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欧洲战场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0. ^ Leanne Crain. Not a Step Back (PDF). HOHONU,夏威夷大学. 2016, 14 [2020-07-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09). 
  11. ^ 11.0 11.1 Alexander PYLTSYN. On Stalin's order No. 227 "not one step back!". CENTER FOR STRATEGIC ASSESSMENT AND FORECAST. [2020-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12. ^ Ian Johnson. Stalingrad at 75, the Turning Point of World War II in Europe. 俄亥俄州立大学. [2020-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 Sellas, Anthony (1992). The Value of Human Life in Soviet Warfare, New York: Routledge.
  • History Channel, Monday 24 Nov 2008 @ 1400hr Eastern Time.

扩展阅读

  • Geoffrey Roberts. Victory at Stalingrad: The Battle That Changed History. Taylor & Francis. 2013: 64– [2020-07-09]. ISBN 978-1-317-868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英語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al
俄語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Приказ НКО СССР от 28 июля 1942 г № 227